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人间形色与人间悲喜——《倾国》浅析人物群像(二)

落雪幽籣:

关键词4:敬重

人物:言侯

言侯早在重审旧案时即对苏兄的身份产生怀疑。春猎前,他已经对苏兄与景琰将要面临的群臣弹劾进谏的局面表示担忧。而随后言侯对苏兄说出的一番谏言,也该是字斟句酌,锥心泣血吧。见面时,他以“梅宗主”而非“苏先生”称呼苏兄,就已经暗示你只能身为江湖术士而非帝王幕僚,纵使立下不世之功,也不能论功行赏,不必存入朝拜官之心。之后,感谢苏兄对亦友亦弟的后辈的照拂体恤之情;匡扶正义辅佐明君的卓著功绩;算无遗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深谋远虑。再来,言及苏兄虽同样行为国为民之举,却不为朝堂所容的遗憾。最后,以古之佞臣在侧使君主德行名望有亏为例,引苏兄自行规劝皇帝册立皇后,稳固后宫。一步一言,稳扎稳打,在得到满意的答复后终于如释重负,但内里郁结又起——方至此时,他才敢出言相认。他怕如果一开始便显露舐犊之情,自己便无力狠心劝服。

虽然他出言规劝,不全是为了尽到为人臣子的本职,也是不忍苏兄以身侍君,被污名所累,可是他身为叔伯的内心仍然有愧。故人之子,经受身体心灵的双重打击,污名虽雪,却难以重返林家宗庙;家国天下的心志未变,匡扶天下保境安民,却背负骂名遭人不齿,不能堂堂正正地建功立业;近在眼前,不得施以援手,不得倾力保护,反而劝其去国离乡,斩断情丝。种种心情,酸涩苦闷释怀自责,千言万语难表万一。然而,他还是这么做了,他不仅仅是臣子,亦是长辈,他责无旁贷。

 

人物:纪王

纪王其人,可堪豪侠。春猎时,苏兄与景琰有私情的谣言已起,他不明哲保身,而是探病已为众矢之的的苏兄,出手相助。他身份特殊,是皇帝的叔父,不怕被同僚误解自己揣摩圣意、巴结讨好。他对于苏兄的礼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宗室长辈对苏兄的维护——谣言不足为信,皇帝对江左梅郎大有爱才惜才之心,他们之间光明磊落,不怕流言蜚语的议论。同时,他虽然已经猜出苏兄的身份,但毕竟苏兄大病初愈,他不愿勾起苏兄的伤心往事,所以并不点破。这都是长辈对晚辈的拳拳关爱。在为庭生正名一事中,他如同十七年前一样,挺身而出,说出当年实情,让贤王血脉得以认祖归宗。对于苏兄,对于庭生,他们都并非纪王至亲的晚辈,可是纪王仍然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锦上添花易得,雪中送炭难求。

 

人物:柳暨

持身以正,心正行端。柳暨不是一个可爱的人,但他是一个可敬的人。当日群臣弹劾苏兄,他讲君臣纲常,如今为齐王正名,他讲宗室礼法。反对声虽强,落点终在一个“社稷天下”之上。他无个人私心,他对事不对人。所以,赤焰案发生时,他可以为贤王鸣冤,受辱险些丧命;所以,如今他可以出于朝廷法度,家国安定而不维护贤王的骨血。他清高,他刻板,他甚至有点迂腐,但他正直,他忠君,他爱国,他有底线。礼法落后了,但执法者不能质疑法度的权威,变法革新,是立法者的事。柳暨这样的人,是礼法的合格捍卫者,是能够撑起苍生重任的人。

 

人物:祁王府女眷

近朱者赤。祁王府中的女眷也是各个刚毅果敢,智谋胆量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冤案发生前,她们或许只是闺阁儿女,不懂得阴谋诡计,帝王心术的可怕。她们或许也曾各怀心事,但是在冤案发生后,女眷们能上下一心,费尽心血,不惜自毁容貌,舍弃尊严,只求留贤王血脉于世。她们希望有朝一日祁王血脉得以认祖归宗,以求为她们沉冤得雪吗?

这是一个毫无指望的希冀吧。她们当初或许并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希望无论以什么方式,都要让贤王的血脉得以继承,都要让贤王的理想得以传承。她们只愿天可怜见,终有为祁王骨血作证的一天。所以在失去为人的尊严之后,仍苟延残喘至今。那上殿作证的老妇也只是她们其中的一个代表。当多年夙愿终于达成,老妇安心离去,又有多少为祁王血脉做出如斯牺牲的烈女等不到这一天的到来?她们是出于忠义,出于感恩,出于对冤案的不平,还是出于对祁王贤名的仰慕?无论如何,正义的呼声或许会因为上位者的残忍而暂时失声,但内心对冤屈的愤慨只是深深埋藏在了心里,在合适的时机,仍然会被激发出来,成为可以摧毁旧疾沉疴的强大力量。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关键词5:惋惜

人物:燕帝

燕帝也是君子一诺之人,为报当年苏兄辅佐献计之功,饶黎纪一命,与苏兄恩怨两清。燕帝像是另一个萧景琰,得苏兄相助,荣登大宝,上位前亦存初心不改,成盛世明君之志。可惜,之后为铲除异己,也学会了用帝王之术驾驭群臣。我想,运用权术、算谋人心对于帝王来说或许并不是错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自保也是治国——收服朝臣,君臣同心。但是,又一个纯粹的理想破碎,一颗无暇的心灵蒙灰,不免难过。这些痛苦和罪孽萧景琰承受不了,就让梅长苏来背负。不是所有帝王,都如萧景琰般有梅长苏陪伴,得以赤子之心永存。

 

人物:璇玑

当初滑族玲珑公主扶持梁帝登基,而梁帝后来却过河拆桥,派赤焰军灭了滑国,从此宗室分崩离析,滑族子民也过上了亡国复国的日子。璇玑公主为了复国,无所不用其极。她联合谢玉夏江一手策划了赤焰之案,利用誉王献王相互倾轧倾覆大梁朝局,安插眼线,现在又扶持献王欲再度掀翻大梁,在最后一战中不惜以身为饲,欲与景琰同归于尽。

她聪慧机敏,智计无双,她一生为一梦,无论遇到怎样身体与心灵的挫败与打击,只要有一丝希望,仍然不改初衷。她这一路走来,为的是复国,为的是国仇家恨,为的是她心中的正义。可是她踏在了多少森森白骨之下,有敌国的,有本国的,数不胜数。有多少大梁的百姓因此而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有多少滑族风华正茂的女子,为这样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复国梦付出了一生的幸福甚至于宝贵的生命?

亡国灭种的仇恨,我不敢说这样做应不应该,值不值得。但是,她为了宣扬仇恨,为了制造仇恨,为了铭记仇恨,就能够毫无底线,倾覆整个天下吗?她经历了那残酷的屠戮,她知道亡国之恨有多么残酷,所以她要大梁人都尝尽这样的苦楚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她手下大部分的滑族女子,她的徒弟秦般弱,她的外甥誉王,她的外甥女苦夏并没有经历过这些痛苦,他们对此事所有的认知都是建立在璇玑的描述当中。如果他们不被搅进来,或许本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璇玑是真爱滑国的,但她真正爱滑国什么呢?她爱滑族的子民吗?国家已经不存在了,而有许多本来只愿安稳度日的滑族人被她规劝或是利诱,为复国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滑族人也不存在了,那她爱的是那个空架子吗,是滑族公主的身份吗?她最终死在了复国的大业上,没有成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关键词6:祝福

人物:宫羽

两年前,宫羽为了替苏兄报仇只身赴险;两年后她为了另一人向苏兄拜别。前尘已了,恩情已报,是时候该为自己而活。苏兄劝宫羽说服玄布退隐,是为彻底清除渝太子势力,更是为了许宫羽一个光明的未来。想渝太子对宫羽有珍重怜惜之心,宫羽对渝太子有不离不弃之情,二人之间隔着许多恩怨纠葛,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即便是毕生只能幽禁而不得自由,但得一知己良人相伴,不比宫闱倾轧喋血江湖更逍遥自在?

 

人物:于归

昔年蔡文姬作《胡笳十八拍》,是为十二年后得以离开匈奴,重归故乡,却又难舍骨肉亲情;如今孟于归奏《胡笳十八拍》,是为自请远嫁夜秦去国离乡,从此不报归念,无缘再报父母之恩。同是一曲,这一归一去,蔡琰表达的是情难两全的浩然哀怨,于归怀着的是心忧家国的决然无悔。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然孟子云:“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归虽为女流之辈,深明大义,理智刚毅绝非常人所及。她知自己尚未母仪天下,便得朝中重臣鼎力举荐,得路人交口称赞,然皇帝已心有所属;老父一生戎马,不善权谋,不愿父亲搅入金陵的浑水;家族并非王谢大家,根基尚浅。凡事月满则亏,终非善事,不如自请为君分忧,两全其美。可是,此去山高水长,只身于异国他乡,归期无望,再难尽为人子女之孝,心中必有迷惘遗憾。然而,身为大国公主下嫁小国,夜秦举国上下必以礼相待,焉知不能得到幸福。

 

人物:苦夏

苦夏身为滑族后裔,活出了与秦璇玑秦般若们不同的人生。苦夏是一个重情的人,身上流着滑族的血,她不能拒绝璇玑的要求,她借机嫁给蒙挚,是要做卧底,打探情报,这无可厚非。可是同样是一个惜福的人,她虽难舍血脉亲情,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她终究没有利用珍贵的感情作为谋事的工具。如果她果真从蒙挚手中套取情报,那也便是毁了蒙挚的人生,她最终没有伤害蒙挚。比起遥不可及的复国梦,她更愿意握住身边之人的手。我想,是她自己给了自己救赎。

 

选取了六个关键字,浅析了文章中的十余个人物群像。篇幅所限,并不详尽,并不完善,愿抛砖迎玉。

感谢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让我认识了这么多似乎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他们让我铭记,给我启示。

如果说主角承载了一部作品的精神内核,那么配角便是丰富了这部作品的血肉。喜欢《倾国》这个故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文中塑造了数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正是这些人物群像的悲喜人生让这个故事如此丰满而真实。

愿每个人都能活出大写的自我,做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而非他人生命中的看客。

==============================================

2015年的事还是拖到了2016年内才完成,但总归是完成啦!

还是谢谢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们。

缘分是很奇妙的东西,感谢与你们因为《倾国》相遇,能够相互分享对这个故事的喜欢与感悟。

祝大家新年快乐!


评论(1)

热度(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