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文评:人间形色与人间悲喜——《倾国》浅析人物群像(一)

落雪幽籣:

有人说,《倾国》是一部正剧,我深以为然。文章囊括了大梁、北燕、大渝、南楚的四国局势,描绘了扎根于这些水土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帝王将相,江湖义士,芸芸众生也有他立身处世的“道”。他们各有可歌可泣可感可叹之处。我想,正是这些人物群像承载起了这个故事厚重的框架与基底。我愿记住他们。

 

关键词1:欣慰

人物:庭生

庭生的成长是惊艳的。庭生曾向苏兄自嘲,自己被景琰“揠苗助长”。实则不然,是庭生过于自谦了。景琰没有将“苗”娇养在温室中,而是给他充足的阳光、雨露和水,任他去经历风雨、严寒与酷暑。予以适当的引导,让庭生慢慢长成现在的样子。庭生在朝政上的能力不逞多让,我更看重的是他的独立人格与君子之风。

从庭生与苏兄关于祁王的两次对话,可以看出庭生对祁王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是难以割舍的父子亲情,祁王的贤王之名让他不自觉地去畅想生父的英姿,孺慕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他能客观评价祁王的功过得失。这很难得。他身边的人,以及广义的天下人每每提起祁王都对其绝代风华赞不绝口,祁王的盖世英姿甚至荫佑后人,这是庭生日后能够正名的最大助力。

可是,庭生没有被这些言论所束缚,而是有包含自己价值观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祁王的愚忠是有埋怨的,祁王全家被株连,林府被族灭,万余将士无辜惨死,进谏的忠臣因言获罪,他的童年在掖幽庭中度过。他两次向苏兄论及祁王一案的启示,都说到“为君之道,乃不以冤案欺天下”,他指出祁王败在“不知斡旋”上,处事不免“迂腐”。身为人子,他对祁王的评价或许有些苛刻或不妥。可是,庭生颇有乃父之风,却能客观评价乃父之失,也反映出他对这场悲剧的反思——祁王行事过于理想纯粹是掩埋的引线,奸佞小人造谣构陷是火药,梁帝的猜忌与疑心才是点燃引信的那只手。我认为,这样的认知是较为准确的。

同时,庭生也是如玉君子。庭生身世凄凉,可是他没有因为出身掖幽庭就自怨自艾,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激愤。他识感恩。他感激祁王的生育之恩,以及他的贤名对自己的护佑;他感激当年所有费尽心血护他性命的人——给他第二次生命的祁王府女眷,心怀慈念并替他作证的纪王;他感激将他从掖幽庭中救出来,并对他倾囊相授的苏先生;他感激将他视若亲子,悉心栽培,养育他长大的父皇;他感激并孝顺幽居深宫的祖母;他感激反对为自己正名但在当年冤案中为祁王挺身而出的柳暨,他感念柳暨在祁王案中死谏进言的壮举,他感念柳暨十年如一日,不阿谀,不奉承,心系社稷,坚守忠心的刚正风骨……他胸怀大志。愿继承生父养父的政治理念,做一个心忧天下,秉持正义的好皇帝。他坦坦荡荡,不愿行不忠不义之举,他愿用自己的德行与才华,得到众人的认可。有这样心胸与眼界的庭生,是成熟的齐王萧建庭,更会是“有禄于国,立义于庭”的圣主贤君。

如果说祁王是翡翠,玉中之王,举世称颂,但不免过于纯粹易碎;而庭生就好像是一颗珍珠,生于微末,倍受砥砺,甫一出世便难掩其风华。

 

人物:景睿,豫津

景睿在蒙挚婚宴上再遇复归的苏兄,踌躇后也与苏兄谈起过当年往事。当时,他内心全是负疚:“当年之事,苏兄不怪我吗?”,他后悔当初没有对苏兄更大度。引苏兄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语安慰。豫津向来洒脱不羁,春猎中更是不惧人言,不愿避嫌,笑语安慰。之后,在苏兄病中,景睿与少年时的林殊哥哥相认,他感慨世事无常,痛惜苏兄之伤,情难自持,出言“林殊哥哥,以后不要瞒着我们了。再苦再难,景睿愿与你风雨共担”,言语里全是担当。而豫津在旁插科打诨,内心苦楚感慨不亚于景睿,可是为调节气氛,面上表现得全是少年模样。他们成长了。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履行这一份陪伴与分担。景睿随侍于苏兄榻旁,无事不精,无事不细;他伴苏兄康复,当苏兄的耳目;他念苏兄之恩,惜苏兄劳心劳力;他更懂苏兄之心,体谅他的为难与希冀。

时光荏苒,跟在林殊哥哥和景琰哥哥身边的小尾巴,被林殊哥哥捉弄的小景睿和小豫津也即将步入而立之年了。如今一个朝中供职,施展抱负;一个游走江湖,广交四方,少年时光终不能复返。成长的经历带给他们什么?珍惜、原谅、豁达、感恩、忠孝……苏兄教他们家国大义,责任担当。苏兄把自己身上所有不得名正言顺地步入朝堂,辅佐明君,济世安民的希望与理想寄托在了他们的身上,而他们终不会辜负苏兄与父母的期望,他们会成为百姓的荫庇,家国的栋梁,社稷的柱石,为盛世图景添上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2:赞赏

人物:渝太子

渝太子并非正人君子,他有夺位之心,为达目的甚至不惜毒害亲弟,他手上沾着不少无辜者的鲜血。两年前在大梁与大渝一战中,苏兄更是差点殒命于渝太子之手。最终,他败在苏兄的布置与渝帝的猜疑中。然而,渝太子身败后能敢作敢当坦荡从容,对于自己的成败得失洞若观火,知道自己身败何处;面对危局能屈能伸,面不改色,慷慨激昂;对敌手惺惺相惜,愿赌服输;对暗害自己的谋士,敬重其品性,愿引为知己,即便失势也倾力相护,而不杀之以泄愤。观其言行,倒真当得起乱世豪杰的评价。

 

人物:黎纪

黎纪乃黎纲亲弟,江左盟盟众。他既混入拓跋昊的一百童男之中作为内应,年岁应当也不大。他小小年纪,敢于深入虎穴,执行里应外合的任务。拓跋昊是怎样的人?为祸水东引,一言便能夺走百里奇一家老小的性命。黎纪在伪造拓跋昊寄给柴明的信件时,稍有不慎,黎纪一人身死是小,也必会连累其他一百童男惨遭屠戮。他完成得相当果断干净,丝毫没有露出马脚。之后,黎纪前去为燕帝报告拓跋昊谋反一事。燕帝虽有诛杀拓跋昊之心,并无剿灭拓跋氏之意。事毕之后,所有知晓内情者,必得一死。黎纪无一丝畏惧。手执救命信物,他不保自己身家性命,但求无辜孩童得以平安归国,忠义之士保有最后的体面。小小盟众,竟有如此风骨,他日必成大器。

 

关键词3:钦佩

人物:百里奇

百里奇拜别苏兄后,自从踏上征途,便未存回归之心——与拓跋昊灭门之仇不共戴天,大仇得报便与家人相见,不愿一人于世间苟活。苏兄赞百里奇“心实良善”,看破拓跋昊对苏兄的栽赃嫁祸,是非分明;知苏兄尚在用人之际,自请待大渝事毕后,再处理自己与拓跋昊的恩怨,知恩图报。他虽是粗鄙之人、江湖草莽,难得有情有义,恩怨分明。在击杀拓跋昊时,他深知虽拓跋昊右臂有伤,自己琅琊高手榜排名虚高一位,武功又得江左梅郎指点,但真实实力却不及拓跋昊。况且拓跋昊已是破釜沉舟之势,悍不畏死,又能激发出无穷斗志。但他面对远胜自己的对手,短兵相接时并无一丝畏惧,使出生平绝学,顽强抵抗。他身怀血海深仇之激愤,誓与对手同归于尽。他以身为饲,让仇敌死于自己的招式之下。恩怨已了,终得含笑九泉。

 

人物:柴明,玄布

渝太子败落之后,作为渝太子党的重臣,柴明为表清白,自断一臂;玄布身受冤屈,不愿认罪,凛然顽抗。后来,在宫羽的规劝下,为保渝太子性命,为成全仁义,不辱宗族,玄布效仿屈原,以自焚明己志。这是他的英勇不屈,刚正不阿。所幸,他在苏兄的安排下,得逃一死。他虽被主君猜疑,一世功勋归于尘土,但他仍然忠于自己的故土;感念苏兄救他一家老小的恩德,愿为苏兄赴汤蹈火,却入苏兄麾下,为人驱使。这是君子心怀高洁,有所为有所不为。玄布后来亲下梅岭,为苏兄采雪疥虫;遇到身为敌国国君的景琰,为还苏兄人情,虽有国家之别,也仗义相救。这是他一诺千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玄布如此行事作风,堪称仁义之士,“天下第一高手”之名,所言非虚。

 


评论(2)

热度(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