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文评: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记《倾国》中的萧景琰(三)

落雪第三篇!简直开心!

落雪幽籣:

与献王一役,萧景琰御驾亲征。


萧景琰脱下华服,换上戎装,横刀立马,号令三军。战场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是他得以重拾往日豪情的所在。在这里,他不是高高在上称孤道寡的帝王,他是与同甘共苦执掌三军的统帅。他站在这里,他的精神,他的气魄,有如实体般地扎根进了每一位士兵的心里。他是定海神针,是主心骨,是军魂,是鼓舞将士奋勇前进不畏生死的动力源泉。


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主帅坐镇中军排兵布阵,诸将从旁辅佐出谋划策,普通士兵尽忠职守心怀仁义。大战一触即发,悍不畏死的义士用生命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萧景琰乱敌军心现其智谋,封赏抚恤表其德义,缴拿降军明其宽仁。萧景琰何其有幸,能此侠肝义胆的忠臣良将英勇献身,三军将士何其幸运,得此果敢坚毅的主帅誓死追随。


这样的萧景琰,梅长苏是该放心的。是啊,还有何不放心。众人各司其职,无人注意梅长苏的存在,他脑中的兵法谋略无需一言便被萧景琰付诸实施。梅长苏只需要做幔帐后的背景,怀着笑意与满足看着这样的萧景琰,成长为山峦巍然伫立的萧景琰。


只是,萧景琰呢?萧景琰怎么想并不重要啊。当年萧景琰逼着自己也被梅长苏推着走上这一条路,他不喜欢的路。他别无选择,他责无旁贷。他要为冤灵昭雪,他要激浊扬清,他要为万民带来福祉。这条路上,他越来越孤独,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脸上的欢笑越来越少。国泰民安于他,是皇族血脉、幼时耳濡目染、与小殊共同志向一道打下的深刻烙印。


战事平稳,进展顺利,叛军节节败退,决战将至。大获全胜后,梅长苏便别无所求,当与萧景琰再无瓜葛了。此时,一碗白水打破了平静的湖面,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是萧景琰的爆发,压抑了许久的爆发。有多久呢?两年,又两年,还是赤焰案发后的整整十七年?


萧景琰看着梅长苏喝下他亲自尝过亲手递上的白水,步履虚浮地朝外走,萧景琰看到梅长苏拼劲最后的清明也不要他承受这剧痛,萧景琰看到梅长苏至死都不愿示弱于人前,萧景琰心头绷住的那根弦就断了。萧景琰只是本能地上前,接住梅长苏虚软的身体,他所有的理智、所有的冷静、所有的伪装都随着梅长苏的倒下消散了。


他怒,究竟是何人胆敢下此毒手;他恨,为什么倒下的不是自己;他悔,是他亲手将怀里的人带至如斯险境;他急,怎样才能从死神手中夺回一命;他痛,这怀中体温一点一点降低;他怕,斯人睡去再不醒来。怀中人不是别人啊,是与他两小无猜互托生死的挚友,是两度逆天转命,与他风雨共担的挚爱!濒临生死绝境,他恨不得以身换之,他别无他法,只能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怀中渐渐冰凉僵硬的身体。萧景琰满心惶惶,无依无靠,像是孤零零地漂在海面的浮萍,又像是海中抓住浮木的旅人,生死渺茫,命悬一线。赌注太大,不是梅长苏一人的生命,也是萧景琰的命,他不敢赌,却又不得不赌。赌一个命不该绝,赌一个缘定今生,赌一个上天垂怜。他目眦剧裂,他双目染血,他牙关紧咬,他方寸大乱,他风度尽失,他杀气腾腾。他不敢心怀宽仁善念,他们以德报怨,可他人何以报德?


萧景琰做了此生最残忍的决定,他下令朱氏满门抄斩,永绝后患;萧景琰许了此生最疯狂的誓言,若梅长苏出事,他必屠戮献王璇玑等一干众人。萧景琰本不是妇人之仁的人,他戎马一生,杀伐决断,只是殒命在他手里的都是敌军仇寇,他不曾将刀口对向无辜亲眷、老弱妇孺。这一次,他破戒了,他跨越了自己的底线。他不惜以倾国之力倾一国之城,只为梅长苏一人。


观者痛惋、惊讶、愕然却不能从旁阻止、不忍苛责。他的压抑太深了,他的惶恐太烈了,他的痛苦太浓了。不敢想象那样的时刻,不愿相信这样结局。当萧景琰也会抛弃底线,抛弃理智,嗜血杀伐,倾尽天下。我愿意相信,这只是萧景琰冲动狂躁下的发泄,他终究是如玉君子,心中有节。萧景琰喜欢英姿勃发的林殊,喜欢隐忍豁达的梅长苏。萧景琰爱满口家国天下的梅长苏。他懂梅长苏之前对他的诸多隐瞒,他知道梅长苏不愿让他将战火无限绵延。他始终明白,家国百姓不只是他一人心之所系,更是梅长苏毕生重于生命倾力守护的故土家园。每个人都会愤怒暴躁,但正是此时的反应与抉择更能彰显一个人的品行与本心。


萧景琰饮下了激发精血的汤药,他要与梅长苏共享余生。他无需犹疑,也不会犹疑。他肩负家国重责不可推卸,可梅长苏是他的国。梅长苏如果不在了,萧景琰心中的国也就覆灭了。这么多年来,他踽踽独行,他苦苦支撑,靠什么一直走到现在?为英灵雪冤的誓言,为天下谋福祉的志向,还有林殊与梅长苏的托付。萧景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前两次,他尚可欺骗自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便有一线生机,小殊一定会在什么地方默默守护着自己。可是这一次呢?绝无转寰的余地,如果救不回来,便是永远地失去了。这一次,是自己亲手将小殊送上绝路,是自己亲身感受怀中生命的流逝,是自己亲身经历了度日如年的三天。


所以,萧景琰不愿假手他人。萧景琰明知这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还是要坚持去做。这是他认为应该做的事。不仅仅是因为眼前的人与他有两小无猜之情,有从龙辅佐之功,有相互扶持之义,有此生不渝之爱,更因为梅长苏对家国的付出与牺牲值得一国之君以倾国之力予以回报。萧景琰说:“我待林殊,情同手足;我待梅长苏,重可倾国。”谁能拒绝这样的要求,谁能低估这样的情意!他曾经以为,他能够将家国大义与私人感情分开,他能够做一个绝对公允无私的君主。可是,萧景琰首先是一个人,他也会有一己之私,也会有不惜一切想要留住的人。他始终有赤子之心,情意千秋,这份深情,不仅仅是对大梁与天下苍生,也值得给梅长苏。梅长苏没有林殊那么明媚耀眼,梅长苏用诡谲筹谋是为了还天下一个去伪存真、清明坦荡,他虽非事事光明磊落,可他心中有底线,身在暗处,心怀光明。梅长苏坦坦荡荡,顶天立地,亦是不输林殊的大好男儿。


萧景琰终究是身为大梁镇国基柱的萧景琰。军心需要他去维护,局势需要他扭转,他仍然是三军主帅。军心涣散,大好局面即将断送,他有无可推卸的责任。与梅长苏一样,他也用自己的生命为烛,点燃大梁这一盏灯。他用两年的时间,使大梁由里到外焕然一新,如今,只有最后一步,他要平定献州之乱,他要将家国完完整整地交到庭生的手里。


萧景琰听到璇玑的消息,便亲自去督战了。璇玑终究太了解萧景琰这个不曾谋面的对手。他们之间,有国仇家恨,逝者英灵在上,已然不共戴天,此刻,又加了一个梅长苏,那更是不手刃仇寇誓不罢休。璇玑愿意以身为饵,是为了将萧景琰置于死地。萧景琰不会不知道其中有诈,可他也甘为诱饵,否则璇玑与献王不会轻出。这是不可错失的良机,他不允许再次失手,鹿死谁手,终究要有一个了断。


最后一战的萧景琰,是一个战神,一个丧失理智的战神。他王者之气,他悍然无畏,可他也急躁冒进,思虑不周。他只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毫不在意自身将要身处险境。此时,他无力去想,心中没有兵法谋略,即便前方有重重埋伏,布下了天罗地网,他也要去闯一闯!萧景琰想要活下去,如今他这一条命承载了两个人的生命之重,即便只是为了梅长苏,他也不允许自己有失。必生者可杀,必死者可虏。杀掉悍不畏死的人,俘虏贪生怕死的人。而真正可敬与可贵的,是那些珍爱生命却勇往直前的人。这样的他,我仍然不忍苛责。


萧景琰手刃了璇玑,亲手报了大仇。面对被千军万马包围的局势,在一母同胞却大逆不道的兄弟面前,萧景琰找回了理智。他以帝王的身份驳斥乱臣贼子,他以弟弟的身份规劝兄长,他拖延时间,在看到大军已经掌握主动后,终于放心下来。大局已定,萧景琰终于可以为自己活一次了。萧景琰吞下护心丹,纵身跳下悬崖,置之死地而后生。再赌一回吧,就赌从十七年前林殊坠落的山崖上跳下,便能赢得一线生机,便能回到十七年前与小殊相依相伴的岁月。这一生,他们都背负了太重的担子,有人命,有家国。那么,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能不能任性一次,余生的岁月,彼此生命共享,生死同在。


逆天转命,死里逃生。在生与死之间,萧景琰与梅长苏终于明白,家国天下固然是立身之本,可是这绵绵情意已经将彼此深深包裹。他们曾相互交托性命,他们曾分享理想志向。可是如今,他们共用一颗心,分享一条命。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


花了三天时间,陪萧景琰重走了一遍这一条荆棘满布的路,记录下了他的也是我的点滴心情。很感慨,很满足,如释重负。


谢谢作者,带给我这样一个萧景琰。


谢谢所有看到这里的你们,谢谢你们的留步与喜欢。


最后的最后,想说:萧景琰,祝你幸福,你一定一定要幸福!



评论(6)

热度(128)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