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倾国(琅琊榜靖苏/琰苏同人,原著续写,绝壁HE)

二十六

二人正站在坡上,忽见列战英远远飞奔而来,跪下行礼道:“陛下,太后娘娘有请苏先生入帐一叙。”

梅长苏还没说话,萧景琰便皱眉问:“太后此时不是正与诸位大臣议事么?”

列战英抬头看了看梅长苏,又低下头道:“所以太后娘娘亲自吩咐微臣,若苏先生问起来,就说哀家召他抚琴。”

萧景琰还是蹙眉。梅长苏便微微一笑:“陛下放心。太后娘娘这是意欲为我立身正名。”

萧景琰看了看梅长苏,心中总是觉得不妥。但又因是太后之命,不好不尊,只好道:“我陪你去。”

列站英又道:“太后娘娘又说,若皇帝要来,叫他自去忙于朝务。”

萧景琰更是犹豫,刚想出言,却被梅长苏微笑拦住:“若苏某连太后都信不过,又能信谁呢?”

 

及至跟着列战英前往太后凤帐,梅长苏有意在帐外驻足缓了缓气息。由于此时帐中朝臣繁多,列站英又是奉太后懿旨亲自出来传人,所以帐外内监并没有通报。梅长苏站在帐外,隐隐能听见里面传来朝臣们激烈的争论。

此时太后坐在主位上,面容温婉,华贵威仪,平静听着朝臣们义正言辞的唇枪舌战。这种情景已经不是头一回。自从在九安山猎宫外扎营,连续三天,帐中每天都有大臣前来问安奏本。之前的两天还仅仅是关于陛下后宫空置已久、宜选秀纳妃使中宫母仪天下的谏言,到了今日晨起陛下未曾宣召众卿议事,便有人眼锐的发现皇帝邀梅长苏私相见面,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以至于顷刻间谏言便演变成了集中弹劾梅长苏的的局面。

已经六十多岁的礼部尚书柳暨正气凛然,所谏之语掷地有声:“请太后娘娘明鉴。梅长苏此人诡计多端心机叵测,虽于陛下登基有功,但遥想当年入金陵搅弄朝局,在废太子与誉王中间阳奉阴违游刃有余,实非良善之辈。若此人生出歹意,恐有妖言惑众祸国殃民的手段。”

身边的户部尚书沈追出声道:“柳大人太风声鹤唳了。年前陛下曾派我抚恤民意探查民情,大梁境内尤其是江左一带百姓对江左盟宗主梅长苏呼声极盛。所谓祸国殃民魅惑君心之说,都是敌国为动摇我大梁朝局泼洒的谣言,信不得真。”

蔡荃附和道:“柳大人确实过虑了。当年陛下还未封亲王时,蔡某曾与这江左梅郎有数面之缘,我知他此人,不置于此。”

柳暨义正言辞道:“两位大人可知何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难道非要亡羊才肯补牢?何况按蔡大人此言,那梅长苏没有这个心思,倒是陛下的心思错了?”

沈追蔡荃被一言顶了个实诚,未及开言,蒙挚便忍不住愤然出口:“什么叫亡羊补牢?什么叫阳奉阴违?苏先生又怎么会生出歹意?当年他呕心沥血竭尽全力推陛下上位,柳大人难道没看见?别的不说,当年陈元诚是如何摘了官帽,柳大人又是如何官至一品尚书的,难道柳大人忘了?”

若说沈追蔡荃刚才辩言尚出于公平公正之心,蒙挚此话便有些夹枪带棒直指柳暨的意思了。身后众臣颇有不忿,纷纷为柳暨开口维护:“柳大人乃就事论事”,“蒙大人在此事中卷入良深,犹受荼毒,还请避嫌为宜”,“蒙大人身为天子近臣,不能劝谏,却只助长,理应同罪”等语,一时连蒙挚都被闹了个不清不白。

柳暨却丝毫不为蒙挚所杵,既不因他直指前事而恼,也不因同僚护持所骄,忠君之气刚正不阿,坦荡道:“蒙大人稍安勿躁。我不否认当年陈元诚罢职、柳某官至礼部尚书这其中有梅长苏的功劳,但一事归一事。功劳是功劳,过失是过失。当年陛下还未登基,梅长苏与靖王情同莫逆,尚可原宥。但现在,君是君臣是臣,自古君臣纲纪,乃人之大伦。更何况如今陛下空置后宫,却与梅长苏私交甚笃,岂非坐实了天下人的谣言?退一万步说,就算这梅长苏并无娈宠之心,可君有过,能忠言直谏恪守本分,是为良臣;君有过,不能直谏反而助长,是为佞臣。如今面对陛下的一再骄纵,梅长苏不能劝止却欣然奉诏,难道不是过失?我闻当年夏江伏法,曾言梅长苏是赤焰少帅林殊劫后余生,经先帝辩之,此言虚而不实。但柳某敢问蒙大人,别说此苏非彼殊,就算林殊在世,难道就可以将君臣纲纪罔顾不论吗?”

柳暨这番话纯属老臣拳拳之忠一心为君,有理有据言论分明,蒙挚本不善言辞,竟被这话堵了个如鲠在喉脸红颈粗。柳暨向前行礼道:“太后娘娘圣明。微臣以为,梅长苏既有助陛下荣登大宝之功,却也不能言之无过。功过相抵,可以不降罪追究。但还请陛下近贤良远佞臣,才是国家之幸。”

一语言毕,身后诸人纷纷施礼参拜:“臣附议。”“臣附议。”“臣附议。”附议之声一时响彻不绝。

太后从头到尾静然视之。不是今天未发一言,而是这三天的谏言参奏,太后都未置一词,并无言论。可即便是在这深宫淫浸近四十年、惯会持中而立的太后,眼瞧着帐内站的都是拳拳忠君之臣,也觉得实在有些震动。心中正盘算着如何抚慰老臣之忠,却见帐外帘子一挑,列战英带着梅长苏走了进来。

梅长苏面不改色气不长出,似乎刚才所有的纷扰都未曾入耳,反而是众臣有些意外,却只见梅长苏跪地以草民之身行大礼叩拜道:“草民苏哲,参见太后娘娘。恭祝太后娘娘金安。”

太后此时却一改接连三日沉稳肃然的模样,满面蔼色微笑,道:“苏先生请起。今日哀家召苏先生前来,是想请先生抚琴一曲。”

梅长苏起身,眼瞧着宫女为他抬过一座琴台,上面放着一尾古琴,从容道:“不知太后娘娘想听何曲?”

太后满面舒容,婉声道:“哀家想听《短歌行》。”

 

梅长苏落座抚琴。琴声悠悠渺渺,又似沙场刀锋呜咽之境。不同于上次在蒙府东暖阁为萧景琰演奏的光景,此时琴音从梅长苏苍茫十指下迸发出来,有如俯瞰天下,又有如浩然长啸。像波澜壮阔滔滔不绝的海浪,像烈焰从天岩浆滚滚的火山,整个世界整个视野都在聆听着从灵魂深处而来的苍茫呼啸。似乎不像《短歌行》,更像是《十面埋伏》的惊天动地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杀伐不断,惊而不绝。又像是《广陵散》那样的萧瑟决绝起伏虚灵,有怨气、有悲壮、有大义凛然、又有不悔初衷慷慨赴死的旷世绝响。

更有甚者,当梅长苏那样虚无空静的声音在帐中平淡无波的响起,随着琴声沉吟而诵,仿佛世间所有的杀伐、征战、冤屈、赴死、大冤得报心愿得偿、寂寞寥落心念如灰,都在他的平淡萧索的声音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平静的点,大而化之,最后归于空无。他坐在琴凳上,如同不卑不亢站在风卷狂沙万骨呜咽的背景里,只有他一个人,压抑,冷清,执着,安静成了一个苍劲的墨点。

最后一个琴音从他指下发出时如同弦断之音。一时万籁绝寂,帐内已无一人可言。

梅长苏起身叩拜行礼。太后眼含泪光连说道:“好好好。苏卿请起。”又向此时安静站着的众臣说:“当年九安山被围,是苏先生的江左盟有先机之查,才可使当年吾儿靖王有时间前去搬兵,才可使蒙卿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苏卿于陛下登基有功,亦于我大梁萧氏有恩。哀家与苏先生有旧要叙,众卿退下吧。”回头又吩咐左右道:“传哀家懿旨,取黄金千两绸缎百匹赐予柳暨。谢柳大人直言进谏忠君之心。其余的,不必再议了。”说罢,片言不语。

众臣皆知太后这是为梅长苏正名,又是为陛下洗疑。余话虽有喟叹,但此情此景不宜多说,纷纷告退。

待朝臣退出,太后又亲自屏退左右,帐外听令,帐内便只剩了二人相对。梅长苏再次大礼叩道:“草民参见太后。”

太后含笑,亦满目含泪,笑而泣道:“小殊,到了四下无人的时候,你还不肯含我一声静姨吗?”

梅长苏亦含笑而视,太后伸手拍拍身侧的垫子:“来,小殊,过来坐。”

梅长苏实在不忍拒绝,走到太后身边落座,只是满面含笑不露凄怆。太后久久凝视着他道:“上次一见,至今竟已有三年。天佑林氏,小殊,终于又得复还。”

梅长苏温和淡笑,不得不哄着说:“静姨,你看你,已熬到太后之位,还哭什么。”

太后含笑望着他,却终究不免泪下:“深宫淫浸三十余载,却不能时时将你护在羽翼之下。我倒想起景琰的一句话,究竟有何意趣,有何意趣。”

这句话温婉和蔼,关怀入微,却教梅长苏的心像被狠狠揪着一样疼,面上却微微笑道:“景琰如今已富有天下,静姨如今也位尊太后,还说什么有何意趣?教天下人听了去,又要把帽子扣到我脑袋上,静姨宽宽心,劝劝景琰,就当为我积福吧。”

太后略忍了忍心绪,含笑拭泪道:“天下人那是天下人的看法。景琰日日夜夜牵挂着你,他心里的苦,我比谁都知道。”

梅长苏笑道:“景琰心里苦,那是因为帝王之位,高处不胜寒。所以静姨就更要自己保重,多宽慰景琰。”

太后温婉和蔼道:“你看你,老是宽慰别人。用你所说,我心里再苦,我是太后;景琰心里再苦,他是帝王。有多少人仰望着关心着我母子二人。可是小殊,你心里苦,谁又能听你说上一句?你父母将来知道了,九泉之下,我有何颜面相见?”

梅长苏心里触动,沉默片刻,道:“心里再苦,也是都过去了。静姨无须烦难,如今天下太平盛世,只要景琰安好,便是百姓之福,亦是苏某之福。”

太后满眼疼爱看着梅长苏,久久不能言语,唯有含泪凝视。梅长苏温和笑着回礼。两人说了些别后之语,多是太后关心梅长苏的伤病。太后每每喟叹,梅长苏只是笑答道:“自古中火寒之毒者,存者有几人?这已经是不幸中之大幸了。太后不必忧心。”

太后知道小殊宽慰自己,也不欲彼此伤心,只是点头,叮嘱好好调养。略坐了一会儿,梅长苏便道:“苏某感念太后仗义援手。但柳大人所言,实乃忠臣直谏。我不宜在这里逗留太久。”

太后平定了一下心绪,缓缓点头道:“小殊,你要记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但凡我能做到的,只要你说,只要你肯来找我,我定当竭尽全力。”

梅长苏动容点头道:“静姨说哪里话。我从没有把你们当外人,包括景琰。”

太后慢慢又掩面拭泪,梅长苏作别正要走到帐门处,太后又从后面喊住他:“小殊。”

梅长苏回头笑望,太后不免动容道:“小殊,若有朝一日景琰辜负了你,不要与他置气。”

这话说的突然,梅长苏心里微微猜疑。但片刻就已了然。景琰已是一代帝王,正如柳暨所言,彼此之间早已不是私交的情分,君臣有道尊卑有别,何谈辜负。他向太后笑了笑,安慰道:“静姨放心,我领命就是。”

说罢,外面已有宫女掀了帘子,梅长苏神色如常走出帐外。但见蓝空高远,外面已经有人安排陛下太后起驾前往猎宫之事。


————————————

稍后大概会另开一楼集中答疑。尽量以不剧透为原则

评论(73)

热度(2414)

  1. 共2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