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文评:君当作磐石——记《倾国》中的萧景琰(一)

落雪的评~先转先转~

落雪幽籣:

萧景琰的出场是令人莞尔的,随后是一丝丝心酸。 


两年来,堂堂大梁国君为了心中的执念与渺茫的希望,三度私服造访琅琊阁。第一次,用一两银子买回一张白纸;第二次,不惜一掷千金“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却仍是换回了一张白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是第三次,他还是来了,他交出了与小殊有最后一点联系的物事。那不只是一颗珍珠,它承载了萧景琰自赤焰案发后的十二年间,孤独刚直的信念,傲然屹立的坚守;雪冤夺嫡的两年间与诡谲谋士的不断磨合,并肩而战;得而复失,以为故人身死殉国后的两年间的痛悔与追思,对柔软的青葱岁月的怅惘与怀念……


交出珍珠,留下房契,萧景琰走的是那么决绝与坚定,他甚至没有留下来等待答案。不重要吗?不在意吗?都不是。萧景琰若非执念深重,为何一次次铩羽而归又愈挫愈勇;若非情深意重,为何将遗物贴身保存;若非意志坚定,宁愿直面残酷的现实也不要沉醉于编织的幻想,为何决然地交出与那人最后一丝联系?他给不出更多了,他不可以再任性了。他不仅仅是梅长苏一人的萧景琰,他更是大梁子民的皇帝。如果仍然一无所获,他应该收手了,他需要将此心埋葬了。


所幸,阔别两年后,萧景琰终是等回了梅长苏。作为一个皇帝,萧景琰实现了他当年的承诺——守住本心,还江山海晏河清,还百姓安居乐业。这是通过梅长苏的眼睛看到的。金陵城中一片太平盛世,朝气蓬勃的景象。朝中君主公正严明,重臣心系百姓,贪官污吏亦在时风中有所转变。州府受灾,皇帝派钦差亲往视察,安抚民心,免除赋税;黄河淤塞,皇帝派人开凿河道,疏通水利,开经济命脉;改革马政阻碍重重,能臣进推行之策,皇帝心志如铁……是君臣一心,上下团结,才一点点扭转了大梁的颓势。


大梁蒸蒸日上,梅长苏再度归来,萧景琰也渴求给自己死里逃生的心安一个家。只是这一次,横跨在他们面前的不是无辜之人的性命与鲜血,他们之间亦有了君臣之别。萧景琰首先是一个帝王,朝中事、后宫事千头万绪,内忧外患。痛失爱子,他眼里不容沙子,后宫事不容置喙。他派庭生做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在他不得抽身时做他的使者。他不愿高调张扬,不愿梅长苏被朝政打扰,授意蒙挚沈追不得拜访。等一切将尘埃落定后他方才下定决心。为掩人耳目,免生事端,他早就挖通了一条密道,单向的密道。这份细微的心思,这份渺茫的痴念,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下的?


第一次见面,萧景琰心头的喜悦渐渐被失望侵袭吧,这也是他首次正视双方之间的新变化。梅长苏身行大礼,口称陛下。萧景琰不愿触碰梅长苏心中隐痛,昔日种种,除了身体是否安泰,他不愿过问太多,双方之间仍是有了细小的隔膜与生疏。他一不愿梅长苏插手后宫事务,二不愿梅长苏为献州事务忧思过多。他只求故人在旁,让他得以弥补多年积攒的痛悔与遗憾。只是,如今梅长苏要以什么身份站在萧景琰身侧呢?与萧景琰两小无猜的林殊已然葬身梅岭,扶持萧景琰夺嫡上位的谋士已经战死沙场。萧景琰不再是被远远放逐的郡王,他已登基为帝一载有余,他是大梁的支柱。萧景琰可以不在乎声名,萧景琰可以随性洒脱,可大梁的君主不行,他必须看重梅长苏的名誉,他必须在意天下人的评价,他必须重视小节。他走了,他生气,他懊恼,他落寞,他直面了从前刻意忽视的事实。他面色如灰,他气急攻心,却仍然不忘嘱咐蒙挚送去一盆银骨炭。


第二次见面是在蒙挚的宅院。萧景琰明知此时因为拓跋昊散布的谣言的影响,正值风口浪尖,他执意派列战英去请人,或许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他越是需要梅长苏。这一天,他亲自吩咐了炭火、手炉、脚炉与大氅,只是仍然不免牵挂吧?在外面吹了一天的冷风,小殊的身体能不能受得住,只有他亲眼看过之后才能放下心来。这一次,萧景琰明显稳重许多,也谨慎了许多。上一次的拂袖而去他是否事后懊悔无比。来之不易的见面机会,他愿多一丝笑语,少一丝争执。细心周到的照顾,体贴温情的交谈,你食粥,我饮酒,愿时光走得慢一些,我便能如此满足。奏乐、还珠、规劝,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萧景琰强压下气闷,不讲道理地要梅长苏留下,他只是想与梅长苏多相处片刻,他只是想尽可能为梅长苏挡下暗箭,他只是想知道梅长苏夜里睡得好不好……一夜起身数次,他是否辗转难眠,看着身边憔悴虚弱的故人,忆及多少个抵足而眠的曾经,想着不知前路的未来。


第三次相见,距离上一次已有数月之隔,彼此之间都自在了不少。没有大礼相待,他们静心对弈,一问一答间,仿佛回到麒麟才子呕心沥血为靖王筹谋的昨日,只是这一次,不再是夺嫡雪冤的算计,是江湖事,也是朝政事。江左梅郎身为江湖之主,以一己之力,搅动北燕与大渝的局势,欲使大梁收渔翁之利,与南楚结秦晋之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四国君臣,江湖义士,全在江左梅郎的棋盘中扮演着相应的角色。萧景琰心疼梅长苏的殚精竭虑,亦折服于梅长苏纵横往来,傲然群雄的风采。他无法阻止梅长苏为大梁耗尽心力,在这场无形的博弈中他甚至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欣然接受最后的劳动果实。他无力、他着急、他气馁,他心苦,说到底,他不过仅有望君安好这一个愿望,如此平凡可却卑微也难以实现。萧景琰与梅长苏都是为家国天下宁愿牺牲个人爱欲的人。萧景琰改变不了自己,也说服不了梅长苏,唯有支持,唯有做他身边最坚强的后盾。


第四次相见,是除夕,萧景琰在结束宫中宴席之后,来与梅长苏守岁。甫一见面,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萧景琰静静地等梅长苏打点好一切,来前心中的思念、酸涩、怅惘都化作见到人时的安宁。这是家的感觉吧。梅长苏与萧景琰心意相通,他察觉到萧景琰有心事,一贯的从容竟掩饰不住眼底的担忧。萧景琰不愿多说,梅长苏也不问。萧景琰需要梅长苏的怀抱,梅长苏便给他,从萧景琰的呼吸起伏中听懂他心中的后怕,那么便在萧景琰脆弱的时候用自己的肩膀给他支撑。


萧景琰终究是成长了,稳重了,他的脆弱也只是那么一瞬,之会毫不掩饰地流露在梅长苏的面前。梅长苏的忍痛出言,提醒萧景琰记得自己是帝王,他明白自己肩上的重责,即使内心再苦楚压抑,也必须冷静自持,现在仍然没有到可以仍情绪肆意流淌的时候。这一次见面,梅长苏第一次向萧景琰提起了双方都曾刻意回避的过往,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能使一个人的往日形迹彻底消失?可是,这样的惨痛在梅长苏口中说来,却不似是经历了那番不堪回首的世事沧桑,倒像是经历了江湖游历一般的惊心动魄与酣畅淋漓。萧景琰听后良久不言,他深知梅长苏的用意,那样的过往早已过去,他不愿重揭旧日伤口,这创痛伤在自己的身上,却痛在萧景琰的心头。


这样珍贵的相处,二人都如此珍惜。梅长苏为活跃气氛,用人参馅的饺子捉弄了萧景琰。萧景琰哑然失笑。他是又回想到了从前吧,那是多久之前了?当时二人正当年少,互掐顶包,随意打趣,疯闹闯祸,猫嫌狗厌,感情却是最好。可是可是,过去终归是过去了,他们都不再是昔日少年。记忆中那个雪夜薄甲的小火人变成了眼前拥炉浅笑的瘦弱男子,萧景琰担忧他的身体,可身上的亏损又岂是以人参为食可以补回来的?他们更是君臣,一在朝堂,一处江湖;一位庙堂之君,一为江湖之主。他们身上有着家国重责,不敢或忘。发乎情,止乎礼。情深意重只能寄托于一个拥抱、一次打趣、一颗珍珠、一次披衣之中。责任之重与身份之别不敢忘,绵绵情意体现在节制凝练的表达中,如此隽永深刻,令人心醉。


再之后的相见,大渝局势已稳,与南楚联姻之事已成,萧景琰的状态又轻快许多。他依旧敏锐,察觉到梅长苏对渝太子的不忍和对宫羽的怜惜,不动声色中出言安慰,倒激发了梅长苏知难而进的傲然风骨。轻松的氛围中,梅长苏未用尊称,这一点点言语中的亲昵让萧景琰欣然而乐,他是这么容易得到满足。而昔日耿直的水牛也懂得了步步为营,明知邀梅长苏共掌春猎不成,便抬出太后的名头请梅长苏共赴春猎。只是这时,他可预料到在春猎时的和解交心与惊涛骇浪?


这是萧景琰少有的几次放纵与任性。他邀梅长苏低调伴驾,途中依旧派身边亲随小心看护。心头的淡然与克制在知晓梅长苏身体不适,神志昏迷中喊出自己姓名后便不愿也不能掩饰了。萧景琰一反常态,抛下重臣彻夜亲自照顾。很难想象他此刻复杂的思绪。梅长苏在昏迷不醒时才会叫出自己的名字,这样的珍重与小心,看在萧景琰的眼中,既有被人爱慕珍视的喜悦,也有拳拳深情只能在夜半无人私语时表达的酸楚,更有自己大权在握却无法使爱重之人正大光明地立于人前的挫败与懊恼。朝臣对萧景琰亲贤远佞的奏折堆满几案,多少夜他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他不会不知道他此刻的真情流露会让朝臣再度劝谏进言,而流言蜚语又会给梅长苏带来怎样的伤害。可是他这么做了,顺应本心地做了,并不理智却难以让人苛责。


在北坡,故人故景,昨日少帅与今日梅郎终于在萧景琰的眼中合二为一。走出了埋于心底多年的阴霾,雪冤夺嫡时的猜疑与不快,也和少年时的趣事一道成为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他们执手,他们并肩,他们畅怀,此刻不去想君臣之别,不去想众口铄金,体味这一刻的温情无限,岁月静好。萧景琰怀念年少的美满,痛惜梅长苏的伤病,也尊重梅长苏的人格,更为梅长苏感到自豪。梅长苏是江湖之主,他们本该并肩而立,他不需要萧景琰的护佑。萧景琰知他敬他,虽不愿梅长苏为自己殚精竭虑,惟愿他平安喜乐,仍然忍痛尊重他的选择,放手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尽情施展身上的才华与抱负。这是成熟的爱与尊重。


我想,萧景琰和梅长苏是很好的同行者。他们共享治国安邦的志向理念,他们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能体会对方心中的隐衷与伤痛。纵使相互间仍有岁月和离别带来的隔膜,伤痛与隐瞒,他们相互扶持,相互安慰,相互体谅,他们一明一暗,有着绝佳的默契,能够坦然地交付后背。他们都那么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对方,只愿做对方的铠甲,而不愿为对方的软肋。


而对萧景琰来说,梅长苏就是他的镜子。面对梅长苏,萧景琰能明明白白地看到自己。每当萧景琰心潮涌动,不禁忘情的时候,他的所得与所失都能在梅长苏的面前体现地分明,梅长苏用他极致的自制力照亮他们的前行之路。


萧景琰则是梅长苏的坚实的依靠。萧景琰知他敬他,他的真心真意,他绵密的关切将梅长苏的心防一点一点打开,萧景琰是如此值得依赖,值得托付。他的体贴照顾细腻而周全,庭生是他的使者,蒙挚是他的掩护,黎宅众人是他的耳目。纵使不能日日相伴,但宅中草木,房里书本,桌上饮食全是他的影子。


萧景琰像是指引方向的灯塔。他一直在那里,十七年如一日,他以更强大的姿态站在那里,孤傲坚毅有如磐石,厚重圆润,坚定不移。


 

评论(6)

热度(167)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