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倾国》人物随手记——梅长苏2

海边苍白的影子:

 

 

2.1父母

 

萧景睿低头叹道:“连我母亲闻知真相,必然要痛如刀绞。推己及人,若是晋阳大长公主在世,又当如何?”

梅长苏面色一凛。经年的痛就这样在心口扎开,以至于连面色都没有绷住。忽然想起年少时随父征战归来,母亲总是在家安排一顿轻功家宴。别无外人,只有至亲三人,父亲正座,林殊侧之,母亲会在父子二人饮酒时素手轻弹一曲。晋阳长公主当年才名冠世,通音律,精舞技,兴起时家宴上惊鸿一舞,叹为天人。那时候林殊总是大笑着,父帅总是微醉着。母亲的面容总是最明亮的。

萧景睿坐在他身边直直望着庭中绿树,一时无声。梅长苏缓了好一会心力,才雍容一笑:“若是家母在世,我不会让她知道。”

 

——景睿你这个傻孩子,戳人心肺也是一等一的……

文中虽对林殊年少时与母亲相处着墨不多,但看到林殊这样飞扬明亮的样子,可以推想晋阳长公主是位如何美好的母亲。在少年林殊心中,必然是天底下最美丽、最温柔、最优秀、又最可与父亲相配的女子,父母之间的深情,使家成为最温暖的地方。

长苏对景睿说的“我不会让她知道”,意思是若晋阳长公主在世,长苏不会让她知道自己还活着,不会让她知道自己以苏哲之名归来,又如何两次入金陵,拨弄风云……身为儿子,总是不由想要保护母亲,在母亲认为自己已死而痛苦,和母亲知道自己在世却面目全非的痛苦之前,长苏认为后者更摧折心肝。

 

 

2.2庭生

 

这盆松柏是庭生前几日带来的,趁夜搬进来,手上还不小心扎了不少刺,梅长苏在灯下亲自细细帮庭生挑出。

 

自回金陵半年已逝,倾囊相授无一藏私。今后惟愿庭生脚踏实地,蒸蒸日上而已。庭生走后,梅长苏静夜焚香以祭祁王,感念景禹哥哥从此当可含笑九泉了。

 

梅长苏不答,却只是搓着手指道:“萧建庭,确实是个好名字。庭,宫堂也。有禄于国,立义于庭。建功立业,皆有可待。”

 

三日之后,庭生曾亲自登门下喜帖,却被黎纲拦在门外道:“宗主有言托我带到,说殿下当知我心,不必执拗了。”

庭生惫夜在黎宅府门前站了好一会,年轻的面孔在夜色中有些寥落,却只叫黎纲替自己谢过先生,便转身去了。

次日,齐王大婚,举朝同庆。

 

庭生见梅长苏笑而不答,便去转身从炉上烧水,亲自奉茶给梅长苏,安静说道:“不知何故,总觉得先生这阁中,暖人暖心。每次来这,心都很安静。”

 

庭生久久落泪,最终泫然微笑。知梅长苏是安慰自己。又顿了半晌来平复心绪,方道:“虽如此说,可是庭生自幼未见过生父,……所以在我心中,父亲生我之恩虽然可比天高,但比天还高的,是那些女眷,是父皇,是先生。”

 

梅长苏皱眉,刚想说点调教解释之语,却听见庭生说道:“先生放心。庭生不会因为心里苦闷忿然就会偏激。相反,庭生会将此事永烙在心。庭生当以此为戒,愿天下永无冤案。”

梅长苏心痛难当。但是面上的微笑,却如三月春水,一点点铺化开来。这就是祁王兄的骨肉,这就是景琰心心念念调教的义子,这就是自己亲手救他出掖幽庭的那息星火。现在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景琰会一意孤行,不忌讳齐王军武加持如虎添翼,因为庭生已经不仅仅是祁王的血脉了,也是萧景琰的血脉,也是梅长苏的血脉。

 

——《倾国》中,庭生可算是主要角色之一了。身份重,戏份也重。回金陵后,第一个来见长苏的是庭生,身后站着萧景琰;曾有一段日子庭生夜夜都来;要拜长苏为师,长苏却为他着想,不愿在名上如此;但却是倾囊而授,不仅培养他见识、眼光,更培养他心胸、气度。庭生确实没有辜负景琰和长苏,成长得很好。

长苏和庭生的相处,虽无师生之名,却有师生之实。文中有很多温暖动人的细节,例如庭生手上扎了刺,长苏在灯下细细帮他挑出;庭生大婚前夕亲自登门送帖,长苏却见都没见,只说“你知我心”,这份情意,直教人暖到心底。

长苏将庭生视为景禹、景琰和自己的生命的延续,在他身上寄托了大的期望,庭生也终可不负所托,并且视之为最尊敬的师长,一到真正不可自解的时候,想到的仍是到长苏这里来。

 

 

2.3蒙挚

 

蒙挚本是粗犷之人,哪比上梅长苏的伶牙俐齿,一句话被噎的大气没上来,僵在那里。

蒙挚这个老实人被噎的说不出话。

梅长苏下得马车向蒙挚朗霁笑道:“以蒙大哥这副口才,是你安慰我,还是我安慰你?”

蒙挚被噎的哑然。这个老实人坐在位置上好一会没上来这口气。

蒙挚顿时呆掉。一肚子话说不出来,整个一堵上嘴的茶壶。

 

蒙挚愣坐着,看着眼前的人,明明一介瘦弱书生,明明手无缚鸡之力,明明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可他此时说起话来,容光焕发豪情千丈,绝不输给任何一个驰骋沙场铁血男儿的铮铮之气。

 

——蒙大统领三番五次被小殊噎得说不出话哈哈哈哈

长苏与蒙挚军中相交,在第一次回金陵前,唯一主动联系的旧人就是蒙挚。这份信任,一直延续到以后。和蒙挚相处时,长苏总是显得轻松跳脱,经常在口头上欺负老实人,隐约又有几分当年林殊的影子。

蒙挚这个人,重情义,可信赖,又率直,见不得有人欺负小殊,实在是个让人感觉温暖的老友。在景琰和长苏私会时,蒙挚总是守在门口的那一个,几乎可算是目睹了二人之间的整个过程,干着急却又使不上劲,每想到蒙大统领双目圆睁的样子,不禁会心一笑。

 

 

2.4苦夏

 

梅长苏也缓缓叹了口气,从身边拿起一本书,亲自起身放至苦夏手中:“我等你日久,就是想要将这件礼物送给你。”

 

梅长苏道:“如今陛下贤德,百姓升平。滑族已做乱多年,手段不忍卒听。此时兵伐献州,大势已定,今后即便你想复国,也无可依附。而今既有悔意,主动坦承。所以我不会因你一时之过就拆散蒙挚的神仙美眷。”

 

梅长苏起身以礼相扶:“嫂嫂请起。”

苦夏起身,再度落泪。多日悬心恐惧,害怕到手的幸福付诸流水。心里的大石头落了下来,才明白一件事。她之前因为梅长苏利用自己向献州传讯,同时也是利用蒙挚,常不齿梅长苏为人,恐蒙挚交友不慎。现在发现,梅长苏和自己待蒙挚的心是一样的。蒙挚何其幸也。

 

——苦夏深爱蒙挚,不愿利用蒙挚,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而长苏,因珍惜蒙挚,而特意为他维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这个地方,我想到的类似感情是新神夏中的福华~)

有友如此,蒙挚,真的很幸运。

 

 

2.5蔺晨

 

只是一样,你的目的是保萧景琰,我的目的是为了治好你。最后你别拖累我,我一辈子就这么一个病人,要是真治死了,妙手回春率为零,那可真成了蒙古大夫。

 

梅长苏不理他,直接问道:“事情都办好了?”

蔺晨道:“没办好。再说你怎么知道我就一定得听你差遣呢?”

梅长苏一笑,神色悠然自信:“就因为我是梅长苏啊。”

 

蔺晨懂了。他不再说话,起身拍拍梅长苏的肩头,以示安慰。

 

——蔺晨每次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是其实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活跃的痕迹……

蔺晨和长苏之间的相处,不必多说。本文站的是靖苏,所以蔺晨就是个特别知心的好友,可以放心将所有最难的事情交给他,可以要他毫无保留的支持自己。

 

 

2.6景睿

 

梅长苏坐在塌上,淡淡微笑,满目温和,柔声叫了一声:“景睿。”

萧景睿只觉得这一声呼唤的暖意,抵得过人生数个寒冷的春秋。他坐在床边,不知道此时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只是动情的说:“林殊哥哥,以后不要瞒着我们了。再苦再难,景睿愿与你风雨共担。”

 

于是在梅长苏谢客养病期间,萧景睿每日过来榻前,侍奉梅长苏如同侍奉长兄。

 

——从林殊少年时起,景睿和豫津就是他的小跟屁虫啦。

长苏一回金陵,景睿待之亦兄亦友,一片赤诚。

长苏又回金陵,当时景睿还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却仍是为梅长苏心痛难当。

等豫津又哭又笑地前来说破,景睿在黎宅对街徘徊流连,一连站了三天。

一句“林殊哥哥”,景睿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在长苏身处流言中心压力最重的那段日子里,是景睿天天陪在身边,穿衣服药一应事务全都亲手打理,又每每闲谈散心。

本文的苏宅日常不多,但都极暖。

长苏为景睿,也是极费心思。景睿身份复杂天下皆知,不宜入朝堂,不宜入军伍。长苏“不使吾子景睿夹于两国交战间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亦使吾儿奔走各国,交四海英雄,处八方之境,身为大丈夫为国为民,有立世之本”,并对景睿言明“纵然不能朝堂拜将,他日名震江湖,安民一方,亦可报效家国”,为景睿找到最适合他的道路,并一力助他大步前行,这才是长苏待人的仁心深意。

 

 

2.7太后

 

太后含笑,亦满目含泪,笑而泣道:“小殊,到了四下无人的时候,你还不肯含我一声静姨吗?”

梅长苏亦含笑而视,太后伸手拍拍身侧的垫子:“来,小殊,过来坐。”

梅长苏实在不忍拒绝,走到太后身边落座,只是满面含笑不露凄怆。

 

太后温婉和蔼道:“你看你,老是宽慰别人。用你所说,我心里再苦,我是太后;景琰心里再苦,他是帝王。有多少人仰望着关心着我母子二人。可是小殊,你心里苦,谁又能听你说上一句?你父母将来知道了,九泉之下,我有何颜面相见?”

梅长苏心里触动,沉默片刻,道:“心里再苦,也是都过去了。静姨无须烦难,如今天下太平盛世,只要景琰安好,便是百姓之福,亦是苏某之福。”

 

——长辈面前,报喜不报忧。长苏与太后相见,几乎每一句都是在安慰静姨。我很好,我知道,过去了没事,不用挂念。静姨要安慰景琰。

看得我心痛。

 

 

2.8言侯

 

言侯满目疼爱,又细问梅长苏病症,言语间的舐犊之情,让梅长苏暖然动容。却不忍长辈心痛,只把经年的锋芒顺事娓娓道来。言侯心下亦知梅长苏历经磨难,只是报喜不报忧。聊至许久,只见梅长苏面色逐渐发白,触目惊心。问之,梅长苏却只笑道:“无妨。只是前些日受了春寒,并未大愈。”

言侯默然半晌,悲怆道:“过慧非寿,伤神劳思。今日陡然相认,又惹你心绪起伏,是我之过,细致稳处终究不如纪王。也罢,我先回去,你好生安养。”

梅长苏笑着起身送客。言侯走至门前,忽又回身,满目粲然期盼,向梅长苏道:“虽知江左梅郎算无遗策智计无双,在朝翻云覆雨,在野执掌一方。已不是老夫今时今日所能估量。但老夫仍旧心存幻念,能接你入府,叔侄完聚,共叙天伦。纵不能保你逍遥一世,至少可护你康宁平安。”

梅长苏却面无半点忧伤之色,笑着道:“言叔叔明睿豁达,深知此事已绝无转圜。我虽为林氏之子,却已无林氏之名。将来史书入册,言侯应与江湖术士素无瓜葛,绝非私旧。更何况言叔叔既知我心,又何谓我在朝在野?叔侄今日相认,亦是完聚。”

言侯本来心有凄楚。但见梅长苏的笑容温和宁静,又觉心有感念。意重深长拍拍梅长苏的手,作辞而去。

 

梅长苏满面温笑,看着他二人起身告辞,末了又加上一句:“豫津,我卧榻之事,不要叫你父亲知道。”

言豫津先是一愣,然后满眼满脸的泛起温暖疼惜,微笑道:“我父亲是我父亲,我是我,我们各论各的。兄弟之间拜会,不与长辈相干。苏兄尽可放心。”

 

——言侯依然是被长苏安慰了。字字句句,只是不提自己的难处。

因言侯来访病情加重,在豫津面前,只说“不要告诉你父亲”,恐他担忧悬心。

 

 

2.9纪王

 

纪王爷来时很是闲散的气象。

一盏茶尽了,梅长苏便从容笑道:“纪王爷请回吧。风口浪尖,王爷还是避嫌为好。”

纪王爷满面憨容一笑:“本王避了一辈子嫌,倒也不差这一天。”

说罢起身告辞,却并不走出多远,站在蒙挚帐外闲着跟守帐士兵说了些什么,足有一刻钟之久。梅长苏在帐内杳杳看着,心里顿觉清明,五脏六腑都泛出丝丝暖意。

 

言豫津一副苦脸,却是笑着说道:“刚才我一打兵部帐中出来,就满营地的听说纪王爷到你这来过了,站在帐外交代了好大一堆事务,什么苏先生不能这,什么苏先生不能那,苏先生不能累着,苏先生要好好将养,若缺什么东西差人去告诉本王。嚯,现在满朝文武谁不知道纪王爷出来给你撑腰?

 

——纪王也是个妙人。心里是知道了的,面上却一点不露。怕引起长苏伤心,往事一句不提也不问,只是喝茶闲聊。但又做足姿态,要护着长苏,要为他撑腰。

有这样一位长辈默默关爱着,长苏心中,必定也是暖意。

 

 

2.10宫羽

 

末了,又嘱咐道:“宫羽此时还未见动作,大约是动了恻隐之心。略等等无妨。若过了年还没有动作,再行打算。”

 

梅长苏还是默然。半晌又摇了摇头道:“黎大哥,叫手下在大渝外围死守。若宫羽出来,接应她速来金陵。”

 

甄平叹道:宗主吩咐此事一拖再拖,不曾当机立断,确是想给宫姑娘一个抽身之机。

黎纲叹道:“宗主对宫姑娘素有主仆之意。怕是又要伤心。”

 

梅长苏心里一动,伸手将宫羽扶起:“两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辛苦了。”

 

她默默将泪流了一脸,直直跪着,恭敬叩了三个响头道:“宫羽一拜宗主,谢拜宗主当年搭救我母女性命之恩;宫羽二拜宗主,谢宗主出策搭救渝太子性命之仁;宫羽三拜宗主,从此江湖路远,愿宗主善自珍重。”

梅长苏轻轻将她扶起,随手将身边书阁上一本《楚辞》轻轻放进她的手中,道:“此去经年,别后无期。亦愿你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加餐添衣,冷暖自知。”

梅长苏不顾春寒,亲自站在府门前看她纵马而去,不复回头。

 

——文中的宫羽,也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当日看到长苏死于战场,于是决心到大渝,委身太子,伺机报仇,已经心存死志。其后听说长苏未死,太子事发,却又决定来向宗主告别,今后陪在废太子身边。

长苏一向知道她的心思,却一向置之不理。但又顾惜她,筹谋时,知道她处境危险,为她安排出路,留下脱身的机会。

待得看到宫羽夤夜前来,知道她的心意已决,也为她做了妥善的安排,并感叹说,或许她和废太子也能像莅阳长公主和谢玉,成为一对怨世佳偶。

长苏对身边人、手下人,总是如此顾念体贴。

 

 

2.11黎纲、黎纪

 

梅长苏语气淡然无波:“也是为了给我们的人做遮挡。若是写十个童男,阿纪岂不是很容易被跟住?这一百童男,拓拔昊想破脑袋也不能天天没事光盯着这些人怀疑。”

并不只是为了黎纪,更是为了黎纲。黎纲肯把亲弟弟送上北燕凶险之地以图大事,就这份忠心就值得梅长苏这一手谋划。

 

梅长苏道:“你弟弟,和另一个孩子,都做的很好。

梅长苏忽然加重了语气,道:“所以,更要小心。”

 

梅长苏见他归来,心里也替黎纲高兴。

 

——之前在别的随记里提过,长苏“赤子之心,永生不灭”。

原作里就是如此,相救卫峥时,他对药王谷和江左盟众人说“活着回来”。对不熟的手下尚且如此,对身边人,更是顾念,宫羽就是一例。剧中宫羽行刺谢玉,黎纲来报信,长苏第一句就问“人怎么样了”,问的是宫羽的伤。

《倾国》里,蔺晨安排了人混进献州的军队,他又嘱咐蔺晨,一定要这些兄弟注意保全自身。而黎纲把亲弟弟送到北燕,长苏不仅为他想办法掩人耳目,更重要的还是把当年六皇子的信物给了黎纪,最后使他平安归来。

这样的宗主,这样的少帅。难怪黎纲等人死心塌地。

 

 

2.12百里奇

 

梅长苏叹道:“百里奇虽半路归附于我,我亦知他肯归附也并非出自本心,实属无奈之份居多。但一则他虽与我等异族,但却心实良善,二则他不因拓拔昊栽赃给我,便与我为敌,这是是非分明;三则知恩图报,知我在用人之际,便不急于报仇,自请去大渝面见柴明,这是有情有义。如此之人对面赴死,我心戚戚。”

 

——百里奇最初是作为敌人到金陵来的。长苏却知他用他,也算是救了他,又指点他武功,最后帮他手刃拓跋昊,亲自报了仇。

黎纪见长苏问“百里奇死时如何”,已经知道长苏会伤心,而只是说“并无惨痛”。

不仅仅是长苏这样的待人方式可敬,长苏的议论更是。真正体现出长苏愿意看到人的良善,以及他对生命的敬重。

 

 

2.13玄布

 

黎纲道:“天泉山庄卓庄主叫人传话过来,玄布一家老少尽已接到庄内。问宗主还有什么吩咐。”

 

萧景睿略定了定心绪,答道:“蔺少阁主说所幸救人救的及时,烧伤面积并不大,一身修为可保无恙,只是这脸却再难恢复了,从此江湖上便真正再无此人。

只好接着说道:“大伯父还有一言叫我带到。原话说:本就是各司其责各为其主,在下并不感激梅宗主于我性命有恩。只是这救我一家老小性命之大德不敢稍忘。若他日有可报答江左梅郎之处,玄某定当赴汤蹈火义不容辞。但若梅宗主想收入麾下以作驱使,还请勿妄言。

可梅长苏反而笑的更浓郁,眉宇间迸发出赞叹赏识、英雄相惜之意,疏阔笑道:“你大伯父英雄盖世风骨凛然,不是阿谀狡诈之辈。若非如此,也不值得苏某苦心谋划相救了。景睿回去可适时转告,请他放心,苏某并非恃功骄蹇之人。”

 

——玄布也是敌人。是长苏设法让他败于卓鼎风之手,为天泉山庄复出江湖铺路。最后玄布自尽,也是因为宫羽的说辞,和长苏辗转送到的《楚辞》。

就是这样的敌人,尽管处处设计断其臂膀,推他入绝境,而因为玄布本人“风骨凛然”,依然安排卓鼎风和蔺晨和景睿及时相救,所谓“惺惺相惜”,大约如此。

施恩而不图报,长苏大义。

 

 

2.14卓鼎风

 

天泉山庄自三年前宁国侯府一事已沉寂至今,为了山庄前途之重责,卓鼎风需要这个机会。

 

萧景睿眉宇中夹杂忧色,道:“即便苏兄这么说,可我还是知道你是为了我,或者也有惜我卓爹爹迷途知返英雄壮怀之意。别说我卓爹爹如今平定了北翼,就是他没去平定北翼之前,一举击败高手榜榜首,由此大壮声威广纳贤才。天泉山庄今日气象之宏,比当年鼎盛时期犹甚。他日玄伯父伤愈,也要感念卓爹爹千里往复搭救家小之恩,必要归附山庄。如此种种,难道不是苏兄君子广义急人之难么?我一想到苏兄如此择善而行面面俱到便更觉痛惜。纵然心如比干玲珑七窍,又能有多少心血可熬。”

 

——《倾国》前期,也提到卓鼎风当年筋脉俱断,也是蔺晨相救,最后终于可以复出。以景睿的身份,算是半个江湖中人,对长苏的安排确实体念的更深,从他口中说出,“择善而行面面俱到”,令人击节赞叹。

长苏的很多很多心思,都是在照拂别人。

 

 

2.15宇文念

 

陛下又岂知娴玳郡主自己没有打算呢?出身宗室,若非顽疾,和亲一路是躲不掉的。当日大梁景宁公主都逃不过去命数,何况屈屈一个郡主?若嫁去别国,岂知娴玳郡主就会如愿?若嫁到大梁来,别说景睿,就是莅阳大长公主也会愿意照看。况且淮王虽无大志,却生性仁善,娶的又是名满江湖的郡主,与莅阳大长公主素有旧交,必会爱之重之,必不亏待。

 

——利用宇文念的亲事,使得大渝和南楚的关系破裂,是长苏的计谋。而婚事定然不成,宇文念名声受损,长苏也已经提前为她想好出路,以大梁淮王迎娶。

长苏的这一段话,确实是为宇文念考虑得极多,为她安排了一条相对来说更好的路。景睿疼惜妹妹,也是看清这些形势,才会愿意如此。

后文也提到“淮王萧景礼自封亲王,入文苑修书理事,又有此佳偶举国颂扬,不自觉连神色眉宇间都英气了几分”,娴玳郡主入梁举朝同庆,而后淮王更是“奉旨接待各国来朝使臣”。

生为小国皇女,政治联姻是逃不掉的命运。而长苏所安排的结果,竟也成了一对璧人。

 

 

2.16大势

 

梅长苏道:“一步步去了献州在江湖和外国的臂膀,献王就没有倚靠之势。到时候兵伐献州,可就是陛下的事了。”

 

即便渝太子选了娴玳郡主宇文念,渝帝也不会首肯的。只要动动脑筋,让渝太子动了这个心思,去南楚提亲,渝帝便知道太子打的什么算盘。太子党中玄布和柴明都在江湖上富有声望,娴玳郡主的师傅又是高手榜上稳居前十的丘秀泽,大渝军武立国,最忌江湖权势结党,即便太子有心,渝帝也不可能让他愿望成真。到时候父子失和,太子失正,支持太子一党的玄布和柴明便自会在大渝朝堂上地位不稳,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南楚皇帝大怒,大殿砸碗,誓言受此羞辱,南楚与大渝不共戴天。

 

梅长苏长吁一口气道:“太后寿辰之前,燕事可定。只是夜秦小国恐仍左右摇摆,还请陛下费心,选适龄宗室女子前往和亲,以示邦交亲善。”

 

这边娴玳公主入梁成了举朝同庆之事。庆的不是仅仅一个公主往来和亲,而是大梁与南楚积年的紧张局势终于渐入佳境。

宇文喧带来南楚皇帝亲口赞誉,言之当年旧事,实属无奈,乱世定邦,难免杀伐。今国界安定,闻大梁新帝圣贤,愿与邦交,世代交好,共抵外攘。

正如梅长苏所料,自燕渝两国事定,南楚邦交日盛,周边各小国纷纷有投靠依附之势。

 

——种种细节不提。

梅长苏费尽心思,终是为景琰减轻了负担。外患已除,留下的献州之事,就交由景琰处理了。

实在忍不住把言侯那段话再贴一遍:“以一己之力撼动各国局势。离间燕渝联盟,敦睦南楚邦交。在言某看来,献王自立,此时断其两翼,挫其筋骨,使之孤立无援,皆出梅宗主之手。兵伐献州,君正臣安,指日可待。”

 

 

 

最后的小记:

到这里,终于是长出了一口气。

有一种分析人的方法叫侧写,我做不到那么有条理,只能以我所想,尽量展现出梅长苏的情、义、智、信。他的智冠天下,他的国士无双,他的仁心厚德,他的铮铮傲骨。

 

 

真的感谢寂寞屠城,带来如此精彩的文字,塑造出这样一个令人心折的梅长苏。


评论(2)

热度(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