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屠城

写文不是我想写,想写就能写~~~~让我吃好,让我睡好,灵感就出来~~

文评:永远不灭的赤子之心 给我最爱的《倾国》

又收到文评啦~好开心~

南酒故殊:

  首先要向我非常喜爱的寂寞屠城大大示爱,膝盖就算了,把心给你可好(wink~)
  坦白说,这是我目前看过的最正剧人物最没ooc剧情最精彩人设最给力的靖苏文,简直想把心双手奉上也不知道大大愿不愿意收...
我看文很挑, 宁缺毋滥这类,就导致了在偏冷的靖苏中想看篇好文比登天还难(心疼自个儿1s)然后我发现了《倾国》从此踏上追文虐心的不归路....
    要写好一篇古风文,尤其是格局较大还是续写,且人物设定都摆那儿,那绝不亚于在北京市中心找套好公寓然后付全款,这篇文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绝壁拥有一定的文字底蕴,才能把古人的神韵和说话方式描写的入木三分还不显枯燥做作。
   切入正题
   梅长苏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满心家国天下,朝堂的事儿他要操心,江湖的事儿他还得插一手,上能安抚开导萧景睿,下能淡定捅刀萧景琰。隐忍克制快要呼之欲出的情爱,冷言冷语气走大梁皇帝那人还不忘遣蒙挚送来几篓银骨炭,驯夫技能给五颗星 欧耶。
    其实梅长苏,我一直觉得他是迷你版诸葛亮,即使他的格局和孔明先生差着不止一星半点,毕竟是小说人物, 虚构的存在,但梅长苏真的就做到了“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这也是我偏执喜爱他的原因。不过他比孔明先生要惨,诸葛亮只是被刘备虐身,然而梅长小小酥在书中没有靖王三顾茅庐,自个儿找上门还被冷嘲热讽,每日煎熬心血不但虐身还时不时被靖王虐心,卒。但在《倾国》我又看到了另一面的梅长苏,看着那道内侧而开的门会心疼,就算淡漠的叫着陛下,内心还是唤着他的名讳,病中模糊念叨着景琰,明明是他谏言应纳新后,偏偏痛不欲生的还是他,最后在不知萧景琰生死的情况下每日凝望痴盼宛若死人。他说他喜欢上马能战下马能治的萧景琰,其实绝壁内心os:老子的男人就是要有斩断一路荆棘风雨无阻不畏艰险的魄力,就是要成为君临天下开创盛世的贤王。然后压抑内心一切爱恋,倾尽一颗麒麟之心辅佐他,没想到最后却被那人算计了一把,真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梅长苏很狠,这点众所周知,而且他对谁期望越大对谁就越狠,这一点在萧景琰身上得以明证,他俩会晤,无外乎我捅你一刀再反噬我一刀,一刀一刀又一刀,乐此不彼,明明痛得要死面上还一派冷酷决绝云淡风轻,这要是没颗金刚心谁能hold的住啊。梅长苏不要自己成为萧景琰的软肋,不要新生代贤王在史册留下污名,于是时刻保持冷静理智毫无人性,所言必是家国天下,休要谈情说爱。不得不说《倾国》还原了90%梅长苏,但有一点,梅长苏的烂漫狡黠讥诮暗讽没有完整体现。太过隐忍克制的梅长苏让人忘了他嘴炮力MAX讽刺力绝佳的一面,不过总体真的很好很好,大爱。
    萧景琰
    三上琅琊,长嗟杜康。腰间锦囊,珍珠暗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概括了萧景琰对梅长苏的情感。
    《倾国》中他出场,已是大梁皇帝,拥有整个天下,却还是不死心想要确认心中那人是否还存于世间,毫不犹豫交付珍珠,赌最后一把。然后他赌赢了,那人重回金陵,在他处理完后宫之事后去见他,那人含笑望着他,向他行大礼,“草民苏哲,拜见陛下” 打赌,那一刻萧景琰一定又气又疼还想把梅长苏揍一顿,然而时境过迁,他已不是靖王萧景琰,他也不是赤焰少帅林殊。于是,坐下,对话,三言两语,拂袖而去。苦逼的重逢就这么结束了,也就奠定了往后虐心的道路.....
    萧景琰确实成长了,现在的他是皇帝,整个金陵都背负在他身上,他的每一步路,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整个国,所以梅长苏回来了,想继续为他操心为他扫荡一切荆棘,事实他也这么做了,但萧景琰不希望啊,他只想梅长苏好好活着,只要梅长苏好好活着就够了,这是两人产生分歧的原因。以至于萧景琰把话题绕到情感,梅长苏就缄默不语或者逃避,梅长苏把话题绕到国事,萧景琰就出语相阻不让他糟心,然后导致了他俩在一块儿我们就自备护心胆的自觉(...)
   一个帝王,哪怕他不想不愿,但终究要学会制衡之术,要学会把握人心,虽然萧景琰依旧耿直刚硬,但也不是曾经宁折不弯的靖王了,他自己也知道,广纳善言,操控重臣是必须的,尽管他怀念曾经与林殊并肩而行挥汗于战场的日子,但那终究是过去了。都说靖王鲁莽,然而一名带兵打仗的将军众将士的主心骨,又怎么会是鲁莽的人。所以称帝后的萧景琰,没人再敢用鲁莽来形容他,七万忠魂得以安息,林氏一族污名已除,他便可显露出鲁莽外衣下的刚骨和傲气。萧景琰也是心怀家国天下的人,一切以人为根本,但他又和梅长苏不同,他把梅长苏排在天下之前,否则他也不会玩儿命似的治国别的帝王十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他三年就完成大半,后续事情也一一备好,就差死遁了,虽然还是被苏哥哥戳穿,虽然也听到了苏哥哥的心声,但也断了一半他要死遁的路....
    他跟梅长苏表达过爱慕,有直白的有隐晦的的,但唯一一次爆发还是在梅长苏中毒倒在他怀中,他为他第一次诛灭九族,我丝毫不怀疑,要是梅长苏死了,萧景琰绝对能屠戮整个献州,绝对会杀伐殆尽毫不手软,因为他也姓萧,因为他骨子里流的是和先帝一样的血,更因为他已经失去怀里那人两次了,他怕了,真的怕了。那句,我待林殊,情同手足,我待梅长苏,重可倾国。简直戳进我心坎儿,可见萧景琰对梅长苏真的用情极深,非他不可。
   好在wuli大大最终还是给了景琰宝宝死遁的结局,让他可以和苏哥哥长相厮守,再次表白《倾国》。
  
   庭生
   终于到庭生了,这个全文中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人,祁王之子,金陵之帝。
   庭生在原著中应该是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身份的,从他第一次到宁国侯府看见护国柱石四个字时眼中闪过的一丝恨意,就足够了解他知晓自己的身份,包括在掖幽庭饱受折磨,还能存有一份天然的来自皇室的傲气以及后文结局高公公那句,宫墙中的风从未停过,这几个片段仿佛暗示了庭生日后会黑化。
    我一直觉得庭生是个亦正亦邪的人物,艰苦的出生险恶的环境造就他不屈的性格和不那么仁慈的内心,然而被救出来后悉心的教导和历练又让他刚正顽强独树一帜,《倾国》里庭生第一次出场已被封为齐王,头束玉簪,腰束玉带,顾盼神飞,玉树临风,俨然是长大的模样,然而在见到梅长苏的时候,单膝跪拜,激动地叫着先生,从这一刻我便知道,这孩子绝不会黑化。他还记着这个把他从掖幽庭带出的苏先生,记着这个教他读书的苏先生,哪怕他已经是齐王了,是萧景琰的义子,他还是愿意叫他一声先生。庭生和梅长苏萧景琰,和千万仰慕萧景禹的百姓不同,他们都示萧景禹为楷模,所做的一切都会加上一句“这要是祁王殿下”“这要是景禹哥哥”,但庭生不是,他虽是祁王遗腹子,但也是掖幽庭一众女眷拼死保护下来的孩子,他感激祁王给他生命却又怨恨 祁王愚忠导致忠臣冤死,林家被除,自己也被一杯毒酒了结此生。梅长苏问他,你想不想当皇帝,庭生说想,但绝不会篡位。是啊,野心人人有,如果是至始至终待在掖幽庭的庭生或许将来会走上夺位之路,但现在不是了,学问上他有梅长苏,朝政上有沈追蔡荃,军政有列战英,边巡有穆青聂铎,武功有蒙挚,义父是萧景琰,尽管他们性格迥异,方式不同,但始终,这群人有着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
   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优质的资源艰难的历练,只会造就一名比祁王殿下更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齐王殿下,庭生今后可能不是位仁君,但肯定是位明君,正如诸葛亮对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虽然萧景琰半道上甩手不干了,但庭生身边有一群忠臣良将,他们一定能辅佐齐王成为一代圣君。

    萧景禹
    全书中活在众人记忆中的男子,先帝皇长子,舅舅是林燮,妈妈是宠妃,上有群臣拥护,下有林家庇佑,出身尊贵,言行坦荡,直言不讳,集万千宠爱与希望于一身的祁王殿下,也是全书中我最没什么感觉的人。
   因为他的理想太过清明,这是后来上位的萧景琰都没有的清明,他企图改制国政,他认为的良好的谏言无非是先帝眼中的顶撞,他觉得父子之间就应坦诚相待却忘了他们是父子也是君臣,更何况他的父亲是高高在上疑心颇重的帝王。当我看着他说应该撤掉悬镜司这样的机构时,我就觉得他要遭,祁王最大的错误不是屡次干涉朝政,而是他忘了不是所有人都和他一样清明坦荡,以至于最终只能说句父不知子,子不知父,然后饮下毒酒。
   祁王又是清明盛世的理想,他风华灼灼,有责任心有每位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和伟大理想,但又过于天真乐观,他不是在杀伐中争得王位的萧选,更甚他从未在乎过王位,他想要的只是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这点又和那位喜爱玩弄权术的帝王相驳。梅长苏也好,萧景琰也好,言阙也好,林燮也好,他们有不同的处世方式和准则,但心中的情义,忠义,以及那颗不灭赤子之心,都是因为有祁王这个人而存在。
   所以萧景禹,他是清明的化身,也是悲剧的开端。

真的好久好久没写过文评了,感觉写得四不像,像言侯,纪王他们,我段数不够,不敢下笔,但始终感谢《倾国》为我带来的愉快阅读体验,很久没看过这么棒的同人文了,第无数次表白作者大大   请收下我为你跳动的心。
话说大大是不是喜欢三国文化啊...

    


评论(4)

热度(52)